中国测绘 | 宋超智理事长:新时代新使命 让测绘地理信息源源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近期中国测绘学会通过线上举办的测绘大讲堂、测绘科技论坛、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年会,以及线下走访企业、科研院所的创新一线,都能感受到测绘科技界正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更加十足的底气、昂扬奋发的姿态迈向新的征程,自觉肩负起测绘科技创新的使命责任,打造时空信息基底,助力数字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高水平测绘科技自立自强的奋进力量。
2021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的贺信中指出,当前全球数字化发展日益加快,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
“时空信息是数字时代的数据基底,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将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表示,当前,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高新技术融合,这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助力数字经济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重大疫情危机,以及新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的交织叠加,测绘科技领域如何求新求变谋发展?如何加快构建国家时空信息新基建,筑牢国家时空信息服务重要基石,共筑空间地理信息发展新格局?2023年伊始,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中国测绘学会宋超智理事长。
十年测绘科技创新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时空是一切物质存在的载体,又是物质运动的“大舞台”,正如业界常说的一句话,人类绝大部分活动都与时间和空间有关。无论是马斯克星链计划卫星上天,还是2022年各大科技厂商不约而同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卫星遥感”和“对地观测”领域,大家共同认识到,卫星遥感全天候对地观测带来的海量时空大数据价值。
“党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这让测绘科技界倍感振奋。”宋超智表示,近年来,以空间定位(GNSS)、对地观测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核心的现代测绘科学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时空信息作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地球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数据资源和生产要素,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技术支撑。
十年来,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支撑,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就像在2022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年会沙龙上,各位专家畅谈:十年来,我国测绘科技创新成就斐然,定位技术从GNSS和地面测量走向无所不在的PNT(定位导航定时)服务体系;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和应用走向快准灵;地理信息服务从地图数据库走向真三维实景和数字孪生;3S集成从移动测量发展到智能机器人服务;学科研究范围从对地观测走向对人类活动(社会)的感知观测。
宋超智认为,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空间数据与其他信息数据的融合,会形成可用性更强、作用更大、价值更高的时空信息数据。而现代测绘技术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加快了测绘智能化进程,使得测绘科技应用进入了一个泛在的新时代,拥有巨大潜力和空间。
北斗放牧、自动驾驶、无人配送、疫情防控……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渗透到千行百业,俯拾皆是。从历届参评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的项目中也可以看出测绘科技的泛在应用,公路、铁路、管道、大坝、桥梁、医疗、气象、农机、智慧城市、自然资源管理……项目参评单位来自不同的行业领域。
测绘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看到,疫情期间,健康码、出行码,甚至热力图这些带有位置与时空信息的大数据助力人们放心出行。在时空数据支撑下,智慧交通、智能生活、数字孪生城市等新模式新应用,有效化解了现实生活中的痛点、难点,也使这些数字经济产业形成了新的增长极。测绘技术成为数字经济极为抢眼的核心应用之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测绘科技领域紧紧抓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瞄准深地、深海、空天和极地等前沿技术领域,全面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宋超智谈到,从嫦娥“百米悬停”,到月球上遥感制图与导航定位,测绘科技不断向深空探测延展,助力中国“飞天梦”的实现;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深海潜底,到“海斗”“潜龙”等系列无人潜水器,探海利器逐梦深蓝,助推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从南极科考、北极地质考察,到珠峰高程测量,测绘人勇毅前行,尽显着中国测绘的科技实力。测绘科技“上天入海”“登峰造极”成为时代的注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着测绘科技支撑。
破局求变激活泛在测绘发展新动能
“技术创新的价值最终在于应用。”宋超智说,融合了卫星导航、遥感、地理信息,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现代测绘科技,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支撑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宋超智坦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和新技术的跨界融合带来了无限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挑战。他说,因为疫情原因,2022年未能如期举办测绘地理信息装备成果展,但从往年测绘仪器装备展览上可以看到,大疆、腾讯、百度、美团这些大型互联网企业,以及小马智行、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企业积极进军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给测绘地理信息企业既带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行业竞争压力骤增。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在2022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年会上也表示,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时空信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大有作为。但目前还存在高质量时空信息供给不足,高层次时空分析能力不强,以及高水平时空赋能手段不够等问题,仍然难以全面有效满足数字经济时代的迫切需求,需要在技术能力、产品内容、服务方式等层面不断提升。
在宋超智看来,测绘装备硬件和软件方面都需要突破创新,比如部分核心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国外测绘装备占据我国高端市场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GNSS定位模块、核心芯片有待突破等等。他说,这些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必须未雨绸缪。
科学和技术是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变量。放眼世界,主要国家都将科技创新视为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纷纷加快布局,加大投入,抢滩科技前沿高地。
宋超智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国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两个“加快”进一步彰显了党和国家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高度重视,显示出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了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我要说的是,测绘要做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是要加速核心技术攻关,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宋超智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十年来,测绘科技创新成果喜人,仅2022年入围测绘科技奖的项目就有200多个,其中5个项目获得特等奖,24个项目获得一等奖。那么,这么好的科技创新成果,怎么更多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也是业界亟待破解的大问题。
厚植未来地理信息时空大数据基础底座
大家知道,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靠自主创新。宋超智表示,测绘科技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测绘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可以搞“揭榜挂帅”,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我们看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揭榜挂帅”的优势凸显,多个疫苗研发团队揭榜出征,在较短时间内拿出科研成果,解了国家之急和人民之需。
值得自豪的是,在测绘科技领域,许多测绘科技工作者、院士、专家、学者发挥着带头引领作用,始终聚焦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在砥砺奋进,勇毅前行。2022年获得测绘科技奖特等奖的5个突破性创新成果,就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下取得的,是填补了国内空白的从“0到1”原始创新的基础研究。这些科技工作者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和胆识,勇挑重担,通过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科技创新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广华近日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不断深化使命导向的科技体制改革,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切实优化人才激励机制,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松绑减负”,初步搭建起由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等组成的高层次人才梯队,科研人员内生动力不断激发。
同时,自然资源部以高水平科创平台建设为抓手,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打造跨学科、跨技术领域、跨区域、产学研用协同的自然资源高效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强工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1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让科创平台成为聚集优秀人才的高地和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活力动力竞相迸发。
谋科技就是谋未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宋超智笃定,随着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撑环境以及体制机制的逐渐完善,相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测绘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强,自主创新能力水平会更高,夯实地理信息时空大数据基础底座,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
宋超智介绍说,在2022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年会上张继贤副理事长代表学会发布的“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新时代十年中,我国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不断丰富,测绘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强化,测绘科技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中国测绘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企业单位逐渐成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主体,其中甲级测绘资质单位是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十年来,专利授权数量保持持续增长,2012年至2021年间,全国1482家甲级测绘资质单位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8.57万件,占1985年以来累计总量的96%,也就是说,这些专利绝大多数是近十年取得的,2021年专利授权量为4.3万件,连续三年增速超过20%,表明甲级测绘资质单位群体保持着强劲的科技创新势头。报告同时也表明,各地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能力发展不均衡,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多集中在北京、湖北、江苏和广东地区。
报告分析认为,美国对中国测绘地理信息软件装备企业的依然保持强势打压,其对“地理空间图像分析软件”的封锁,将对我国基于该类美国软件开展相关业务的企事业单位短期内发展带来较大影响,而我国大部分自主测绘地理信息软件装备产品在国外主要经济体市场尚不具比较优势,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企业的国际市场化发展困难重重。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时空信息作为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基石。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力量。”宋超智表示,测绘科技领域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下好测绘科技的“先手棋”,着力在前瞻性、引领性原创成果上取得更多更大的突破,在日趋复杂的国际测绘科技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服务科技强国建设。
2022年,中国测绘学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和思想政治为引领,在中国科协的正确领导下,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担负起团结引领广大测绘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重大任务,在测绘科技界掀起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号召广大测绘科技工作者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二十大要求部署上来,把智慧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
同时,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支撑,着力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2022年,举办的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年会、《测绘大讲堂》和《测绘科技论坛》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关注人数多达130多万人次。
为了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内激励自主创新,营造自主创新环境,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市场转化和产业发展,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中国测绘学会开展了地理信息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完成了测绘科学技术奖、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测绘科技创新优秀单位、青年测绘科技创新人才等评选工作。
同时,多措并举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比如命名了39家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普教育基地,其中9家获评“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点带面推动了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普及。此外,通过举办测绘技能大赛、测绘地理信息科普摄影优秀作品征集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测绘科技的热爱。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在推进科创中国建设中,时空信息卫星导航产业科技服务团、“科创中国”时空信息卫星导航产学融合会议均获得中国科协项目资助,有力支撑了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
宋超智强调,党的二十大对科技社团改革发展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中国测绘学会将坚定不移地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增强科技社团组织的新时代使命担当,凝聚起测绘科技界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团结凝聚广大测绘科技工作者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测绘地理信息插上科技的“翅膀”、装上创新的“引擎”。
进一步强化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团结测绘地理信息产学研用单位和广大测绘科技工作者,凝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自然资源部党组的明确要求,围绕“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生态文明;支撑各行业需求,服务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测绘工作的根本定位,在测绘地理信息及相关领域,以学术交流高地、科学普及中心、科技创新平台、精神文化先锋的新突破,加快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带动新测绘、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不断推动中国测绘学会的更大发展,助力高水平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自立自强,谱写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篇章。
具体而言,2023年,中国测绘学会将通过一系列举措,激发测绘科技界创新创造活力,鼓励广大测绘科技工作者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难题,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以及自然资源管理高质量发展赋能。
2023年,中国测绘学会将根据“四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围绕“把方向、强基础、抓重点、拨亮点、谋发展、促落实”的工作主线,强化科技创新、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文化传播“四个平台”建设,进一步提质增效。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开展“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奖”等系列奖励工作,探索性地开展“评优树标”活动,在全行业通过榜样力量大力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支撑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积极推荐优秀测绘地理信息科技项目参加国家奖项申报,保持推荐国家奖资格常态化;
建立完善中国测绘学会会士制度,启动会士评选工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鼓励会员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促进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持续做好“工程测量工匠”评选活动,推动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测量人才队伍,促进工程测量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
开展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巾帼人物评选,表彰测绘地理信息相关领域的女科技工作者,激发广大女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业创造热情。
切实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积极开展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实施工作。举荐优秀科技人才参加陈嘉庚奖、光华科技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提名推荐,进一步做细做精人才举荐工作,让更多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2023年,中国测绘学会还将在深化原有系列科技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深化多种合作模式,使科技创新成势成力。比如,在与地方政府和省级科协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开展学会与院校、与产业园区等合作模式,为院校、企业、产业园区等创新主力和主体搭建创新平台。同时,深化会企合作,推进为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经营发展、国际合作等多方面需求做好服务。
未来已来,新征程已经开启。新的一年中国测绘学会将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上,与测绘科技界携手奋进,共向未来,矢志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深化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并将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民追求高品质生活对时空信息的强烈需求,以及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智能化测绘技术的更高要求,不断提升测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潜能,充分发挥时空大数据的价值,让测绘地理信息源源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让人民生活更美好。